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树高万丈根为本---探寻冀氏始祖墓地记
2019-07-10 14:27:41 2804
  • 收藏

    冀是我国一个极为古老的地理名词,古代九州之一的冀州指的就是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以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

    大约在3000年前的周朝,有一个定名为冀的国家,是由唐尧后裔所传,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县东北方向有一处叫冀亭的地方,正是当年的冀国国都所在地。

     到了春秋时期,冀国被晋国所灭,变成了晋国的一个邑。这个冀邑被晋献公封给素有贤名的大夫郤芮,郤芮以封地为姓成为冀芮,冀芮的后代子孙以冀为姓,产生了冀氏家族!

    得姓始祖冀芮,春秋时期晋国人,晋献公时的大夫,是公子夷吾的党羽。晋献公去世后,保夷吾为晋惠公。冀芮为晋国的兴盛、国富兵强,功不可没,是晋国的擎天玉柱,国之栋梁!他效忠于晋献公,尽忠于晋惠公,是名副其实的忠义贤臣!

    冀芮去世后被葬于故乡安泽的县城东北方向府城镇桃曲村。

     

    桃曲村东侧的山岗上,冀芮墓座北向南,古墓碑字迹已无法辨认,现有一九六O年安泽县人民政府而立的墓碑,虽也破损但字迹尚可辨认。


    与冀芮墓相对称的,桃曲村西侧的山岗上为晋献公时的相国荀息之墓,当地人称王墓岭。荀息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先祖。荀息、冀芮两位国家的栋梁,生为同僚,死为同伴,他们头枕红叶岭,面向安泽城。

    冀芮后裔冀锦富、冀耀栋与桃曲村村委主任吴起兵先生商讨下一步组织冀氏后人祭拜始祖活动事宜!

    冀缺为冀芮之子,是冀氏大家族二世祖。冀缺在晋献公时为下军大夫,晋襄公时为卿参与国政,晋灵公时任上军主将、中军元帅。冀缺从政多年,历事数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

    冀缺在历史上是一位难得的人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不仅自己修身品德高尚,并且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好丈夫,成语"相敬如宾"就是出自冀缺夫妇。

    冀缺去世后葬于故乡安泽县冀氏村西山脚下,冀氏村因此而得名。

     墓碑为一九六0年安泽县人民政府所立,现保存完好。遗憾的是没有引起现在的县政府重视,现场没有发现立有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设施!

    冀缺后裔冀锦富、冀耀栋与冀氏村村委主任李建生先生商讨举办冀氏后人祭祖活动暨开展"夫妻相敬如宾"论坛事宜,打造难得的冀氏村冀氏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

    以名人冀缺姓氏命名的村镇,是开发冀氏文化旅游和宣传家庭和谐文化的最佳地!

     冀缺墓当地人叫将军墓,位于西山前段,座南向北,背靠西山,面向安泽县城,沁水支流从脚下流过,山上松柏常青,郁郁葱葱,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山管人丁水管财",有如此好的祖坟,难怪冀氏家族人旺财旺!

    继冀芮、冀缺之后子孙四代,在春秋时期共出了八位朝庭重臣,《国语.叔向贺贫》篇载:“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当地人称“一门四代八杰”。

    当时冀家的财富达国家的一半,晋国的军队半数在冀家掌握之中。到晋厉公时,引起晋厉公不满,欲灭冀族;冀氏人举家逃往河北渤海一带,以后的多少年来繁衍生息成为名门望族;到后来的战乱年代大部分族人又返迁回比较平安的山西临猗等地,有的分迁到全国各地。这就是“姓启冀国,望出渤海”的由来!

    总之,安泽就是冀氏始祖的发源地,有了这里始祖的根深蒂固,才使得冀氏家族枝繁叶茂!“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本”!!!




    作者:冀锦富
    发布:冀海生


    上一页:长子色头村冀姓家族,还藏着这样的事,你知道吗? 下一页:安泽县冀缺墓碑 ,1960年安泽县人民政府立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