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冀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9年1月20日。研究会宗旨:研究冀氏文化,弘扬冀氏先祖美德,挖掘晋商冀家精神,续修介休《冀氏族谱》,帮助各地宗亲寻根问祖、家谱对接,推广冀氏产品、发展冀氏企业,宗亲互帮互助,宣传冀氏正能量,构建和谐冀氏家族!
冀氏出自姬姓。冀芮,原名郤芮,春秋时期晋国人,晋献公时的大夫。郤芮的父亲姬叔虎是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在晋献公征伐翟人的战斗中,他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封给他,以示嘉奖,姬叔虎以封地为姓,改为郤叔虎。郤芮是叔虎的次子,以父亲封地为姓故称郤芮。后来他又因为自己被嘉奖而受封于冀邑,郤芮改为冀芮,“冀芮”之称由此而生,他因此被冀姓后人尊奉为得姓始祖。
冀芮为晋国的兴盛、国富兵强、安邦富民,功不可没,是晋国的擎天玉柱,国之栋梁,他效忠于晋献公,尽忠于晋惠公,是名副其实的忠义贤臣!但最终成为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冀缺,春秋时期晋国人。因父亲冀芮效忠晋惠公而反对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按罪人诱杀。冀缺身为罪臣之子,回到冀地种田为生。
某日,晋文公派大臣臼季外出招贤纳士路经冀野,看见冀缺在田里锄草,其妻送饭到田间,二人相敬如宾,很受感动。臼季回去以后,对晋文公说,他看出冀缺是有德君子,可以重用,不能因为他父亲有罪就摒弃他,应该充分利用他的德才为晋国服务。由于臼季的极力推荐,晋文公任命冀缺为下军大夫。
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晋与狄战于箕(今山西蒲县东北),冀缺擒获白狄的首领,使人们认识到他的军事才干。战后,襄公特别赏赐了臼季举荐冀缺的功绩,同时任命冀缺为卿,参与国政。
此后,冀缺在晋国的地位日渐重要。晋灵公六年(前615年),任上军主将。九年,兼帅上下两军伐蔡,使其订城下之盟。晋成公六年(前601年),任中军元帅,掌晋国大政。
冀缺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他认为,晋国既为诸侯的盟主,自身要"务德",对各诸侯国要"示德"。不过,他的观点与后来儒家的德治主张并不相同。他认为,霸主之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威与惠。诸侯国不服从霸主,必须武力讨伐,示之以威,诸侯国服从霸主,则应多方怀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由比可以看出,冀缺是十分成熟的政治家,他的这种政治思想,后来法家用"刑赏二柄"来表述,秦汉以来的封建政治家用"恩威并施"来表述,都是同样的内涵。
冀缺从政多年,历事数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